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有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0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回首70年,中国妇幼健康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记者注意到,《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妇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妇幼健康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女性期望寿命逐步延长 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 2015年,中国女性期望寿命为79.4岁,比1990年延长8.9岁。另外,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8/10万,2018年下降至18.3/10万,较1990年下降了79.4%。 值得注意的是,妇幼健康城乡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9.9/10万和15.5/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1.2%和67.2%。1990年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之比为1∶2.2,2018年降至1∶1.3。 曾经,受限于医疗水平,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严重困扰着医护人员和广大家庭。如今,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减少。据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秦耕介绍,在2000年,全国产科出血死因死亡率为20.8/10万,2017年下降至5.7/10万,下降幅度为72.6%,对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例达45.2%。“尤其是农村地区下降更为明显,2000年~2017年间下降幅度达80.9%,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例达52.4%。”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3/4,中国于2014年提前实现,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之一。 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 地区差距持续缩小 《报告》显示,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991年的33.1‰、50.2‰和61.0‰,下降至2018年的3.9‰、6.1‰和8.4‰,分别下降了88.2%、87.8%和86.2%。 与此同时,城乡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农村和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2‰和4.4‰,比1991年分别下降了85.7%和78.9%。1991年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之比为1∶3.4,2018年缩小到1∶2.3。 另外,地区差距持续缩小。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2‰、7.2‰和12.7‰,较1991年分别下降了87.5%、89.1%和87.3%。东、西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值由1991年的66.5‰缩小到2018年的8.5‰。 我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亡率显著下降。2017年,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窒息,占全部死因的55.7%,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79.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2/3,而中国,于2007年提前8年实现了这一目标。《报告》指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对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2000—2015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4.9岁中,有23.5%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不断改善 出生缺陷防治成效明显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持续下降。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1%,与1990年的33.1%相比下降了75.5%。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生长迟缓率持续下降,农村降幅大于城市,城乡差距逐渐缩小:1990—2013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11.4%降至4.3%,农村由40.3%降至11.2%,城市和农村生长迟缓率分别下降了62.3%和72.2%。 出生缺陷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带来医疗费用的增加,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报告》数据显示,由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与2007年相比,2017年出生缺陷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5‰降至1.6‰,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的贡献超过17%,这显然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地中海贫血防治成效明显,广东、广西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贫)发生率由2006年的21.7/万和44.6/万分别下降至2017年的1.93/万和3.15/万,降幅分别达91%和93%。 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和妇幼健康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我国产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大力促进自然分娩,鼓励助产机构开展导乐分娩、分娩陪伴等服务,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服务。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 儿童保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全国范围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最初预防6种疾病扩大到预防15种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辖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儿童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逐步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6年后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下降至2014年的0.3%,降幅达96.7%;2018年麻疹发病率降到0.28/10万以下,发病数不到4000例;2018年全国流脑发病数仅104例,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四方面充分保障妇女儿童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 70年来,中国在保障妇幼健康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充分保障了妇女儿童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秦耕表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薄弱,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其次,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秦耕认为,第二个方面,是逐步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儿童医院129家,从业人员近64万人,年门诊量4.0亿人次,年住院1379万人次,床位33.8万张,各类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和儿科床位数持续增加,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主阵地更加稳固。 另外,我国妇幼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努力为全体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连续的妇幼健康服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和结果指标在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
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对培训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清晰性原则: 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二、挑战性原则: 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三、变动性原则: 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循环境的变化而作调整? 四、一致性原则: 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 是否一致? 五、激励性原则: 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六、合作性原则: 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七、全程原则: 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八、具体原则: 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九、实际原则: 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实可行的途径。 十、可评量原则: 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便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职业选择,对一个人及社会都有极重大的关系。因此,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对于青年人未来职业生涯的认识、规划、准备和发展,极为重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
一、中医康复理疗: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实用型、双师型、复合型康复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康复理疗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规范康复理疗培训行为为出发点,促进康复理疗产业实现素质就业,引领我国康复理疗产业健康发展。对已经从事和有望从事康复理疗的工作者,经过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委托的培训学校学习中医康复理疗师专业技能培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即可上岗从事康复理疗工作,从而推动康复理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医康复理疗所包含的项目有:针法、灸法、艾灸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拔罐与刮痧疗法、蒸敷疗法、热疗法(包括火疗、沙疗、泥疗、)、光电疗法(包括脉冲理疗、电流理疗、红外线理疗、紫外线理疗、激光超声理疗、磁疗)、精神疗法、食疗法(营养师)、运动疗法、体育锻炼疗法、沐浴疗法、娱乐疗法。适用于所有与康复理疗有关的行业。 二、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与内治法基本一样,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卫生人才越来越多,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将按照培训学校的培训需求开展更多的专业技能考培服务。
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在线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实质是面向全国的资源共享、零距离的一种全新交流及教育学习水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工具平台。 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在线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改变师生上课的交流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效率,进一步培养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能力。 系统是一套基于开源技术打造的易于扩展、适应性强、维护方便的平台。可以和第三方软件无缝对接、平滑过渡。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 除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外,也将会为更多学生用户免费提供一种提升自我、掌握知识和智慧的新方式。
近日,由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举办的深入推进校企培训合作会议在深圳召开。并对完善校企合作培训制度、加强技工院校与国企人才双向流动及提升技工院校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技能做出发布。 一、完善校企合作培训制度 促进校企进行共同招生招工、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搭管理平台,形成“人才共有、成果共享、责任共但”的校企培训内容 二、加强技工院校与国企人才双向流动 鼓励技工院校与国企合作开设定向、冠名班等方式扩大招生规模并全面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三、提升技工院校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技能 鼓励和支持院校开展理论进修、技能培养服务,积极参与技能人才评价和专业技能知识竞赛。鼓励技工院校与国企教育培训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药大品种联盟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简称《报告》)。报告由中药大品种联盟和万方数据联合编制,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全面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的科技发展水平。 2017版报告更注重开放与公开 去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6版)》。报告发布后,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去年的基础上,2017年《报告》的编制工作更加注重开放、公开。报告编制过程中广泛聆听了行业的声音,就指标体系和权重因子等评价要素,开展了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调研,充分凝聚行业共识。 项目组依托“中药大品种大数据中心”,不仅向相关企业公开了有关评价数据,也开放数据的校验、增补、修正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保障了数据的准确与可靠。该《报告》有公开性、开放性、客观性、时效性、实用性、多元化等六大特色,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的科技竞争力和中药整体科技发展水平。 帮助甄别有价值的上市中药品种 药品的使用价值来源于临床,临床价值是药品最核心的价值,也是决定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临床价值,药品的其他价值根本无从谈起。 药品临床价值的确立,往往来自高质量的临床、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及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这些研究成果最终常以科技论文、专利、成果、奖励等形式呈现。尤其是对于上市后药品,一方面其临床价值更多以科技形式展示出来;另一方面,科技方面的投入、产出等成果也切实为产品提高临床证据力度、打造技术壁垒提供支持。因此,通过对于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出等方面数据评价评估,可以为产品的临床价值评价提供支持。 对于医生来说,由于上市中药品种众多,很难对各种药品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医生对于药品的了解,多来自于企业提供的信息。而很多企业提供的产品信息比较杂乱,有时候仅凭这些资料,医生不容易准确判别产品。通过中药品种科技竞争力的评估,可以快速甄别出哪些是扎扎实实地在做产品,哪些药品是仅靠广告、价格、政策等非技术因素打天下。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慢病化、医疗技术高值化的现状,未来,我国将面临严重的医保资金支付压力。重压之下,为了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药占比、辅助用药管理等系列政策出台,目的都是希望将有限的医保资金用到更有价值的药物上。这些政策在实施中,需要科学化的数据来支撑决策,要靠证据支持,用数据说话。体现药品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客观、公开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可以为简化评审指标、辅助专家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大品种评估照亮产业发展方向 从医疗方面而言,以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为镜,通过客观化的产品科技因子,可以甄别优势中成药产品,为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从医保方面而言,以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为镜,可以为出台科学合理的医保政策提供辅助证据支持,也为专家判断提供可靠的数据背景资料,简化指标体系,辅助专家决策。 对于中药制药企业而言,以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为镜,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产品,了解自己产品和领域优势产品在科技方面的差距。“知不足方能知进步”,锚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致力于提高产品的临床价值与科学价值,从而体现合理的市场价值。
最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贾建平团队,在国际痴呆领域顶级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认知训练可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并揭示神经可塑性是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内在机制。该研究成果为临床上开展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引起认知障碍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由贾建平牵头的全国多中心研究显示:我国目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超过2000万,其中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位列第一,比例高达42%,但目前仍无获批的有效治疗药物。 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认知训练近年来在痴呆预防和早期干预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是国际学术热点。2016年,贾建平团队牵头开展相关研究。研究将入组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及活性对照组。干预组连续7周进行每周5天、每天30分钟的认知训练,对照组接受同等时间固定难度的简单计算机操作任务。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从平均21.87升高到25.22分,对照组从21.23分下降到21.15分。进一步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分析发现,干预组患者脑默认网络与执行控制网络间的连接显著增强,提示神经可塑性是认知训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内在机制。 据悉,这是国际上首个针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认知训练干预进行的研究。此次研究所采用的认知训练系统由研究团队开发。(记者王潇雨 特约记者王蕾)
酸、麻、胀、痛是人体常见的几种不适症状。中医认为,它们的出现与人体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是气与血的合称。气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新陈代谢,维系生命进程。如果气运动停止,意味着生命终止。血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活动的根本保证。人体任何部位缺少血液供养,都会影响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严重缺血还会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气属阳,血属阴,二者相互作用。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化生的基础和载体,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一旦气血不畅就会出现酸、麻、胀、痛等不适症状,其调理方法各不相同。 酸,气血相对不足所致。比如长时间坐着办公的白领一族,经常感觉肩膀、腰背酸,这是因为久坐令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的,这类人可以通过热敷、按摩、多运动等方式加速血液循环缓解不适。还有的人平时运动较少,突然剧烈运动就容易肌肉发酸。这是因为运动时消耗气血比较集中,造成短时间内气血不足所致。运动有益健康,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暴饮暴食”,否则身体会“吃不消”。 麻,气通而血不通。有些人生气后手脚末梢会发麻,中医认为这是气的运行速度超过了血液,导致多气少血所致。另外,不少颈椎病患者经常感觉手麻,这是由于颈椎压迫,导致血液不畅通所致。对于经常感觉身体发麻的人,要学会调节心情,不过喜过悲,多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 胀,气不能正常循环。《素问·举痛论》中记载:“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如果气郁结阻滞在腹部,脾胃运化就会无力,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要避免胀,建议脾气比较急躁、容易焦虑的人,遇事不要慌乱,沉下心来,感到胀时多深呼吸或朝一个方向按揉腹部。
秋梨膏作为秋季特有的药膳,似乎是治疗咳嗽的不二之选,一些商家特制的秋梨膏更是添加了具有清肺止咳疗效的川贝、枇杷等,使得秋梨膏具有更好的止咳化痰的疗效。 但是事实上,秋梨膏并不适合所有的咳嗽患者,更不是健康人可以用来做秋季保健的药膳。 秋季燥邪当令,中医讲“燥邪伤肺”,燥邪从口鼻侵于肺,最易耗伤肺阴。秋梨膏所含成分多为润燥护阴之品,比如秋梨、麦冬、川贝等,因此对于阴虚肺热之燥咳特别有效,简单来说就是觉得干,比如有口干、咽干、口渴这些表现时最适合用,而风寒咳、痰饮咳、肝火咳等,此时吃秋梨膏不仅效果不佳,有时还会雪上加霜。 如果你细心一点,还会发现市面上的秋梨膏,配方也不尽相同。应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秋梨膏,也有诀窍。 比如肺燥津伤者,症状为干咳、痰少或黏、口干咽干鼻干,或有声音嘶哑,午后潮热等阴伤的表现。可以选择含有川贝母(粉)、罗汉果、制枇杷叶、生地、沙参、麦冬、白茅根等润肺中药的秋梨膏。 痰热蕴肺者,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多色黄、口干而黏、口渴等,则可以选择含有浙贝母、枇杷叶、陈皮、茯苓等清热化痰中药的款式。 秋梨膏自己在家制作较为繁琐费时,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简单的调理燥咳的药膳——川贝炖雪梨。 雪花梨1个,洗净去皮,挖去梨核,川贝粉3克,冰糖10克(糖尿病患者不放冰糖),置于梨中,盖上雪梨蒂,将梨放置碗中,加入适量水(不超过梨口),炖煮半小时左右,放温后,食用梨与碗中之汤汁。一日可服用1~2次。 川贝具有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因此川贝炖雪梨对于干咳少痰、咽干口干鼻干等燥热伤肺咳嗽,以及咳嗽痰黄之痰热咳嗽均有一定的效果。 此方法与秋梨膏相比,制作简单,含糖量相对较少,糖尿病患者也可食用。风寒咳嗽患者不建议食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董笑)
生活工作压力大,不少人经常有情绪压抑、失眠多梦、消化不良、腰膝酸软等问题。中医从人体经络角度分析,我们的体内藏着五扇“门”,守住它们可以解决不少健康问题。 心之门:郄(xì)门穴。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对应了人体的心之门,位于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相当于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两条肌腱中间。郄是空隙的意思,门就是门户,在人体气血深藏的地方,郄门穴是与外界连通的唯一地方。通过刺激郄门穴,可以把体内的精气调动起来,达到养生治病目的。临床选此穴,主治胸痛、胸膜炎、神经衰弱、心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病证。郄门穴不仅有养心护心功效,还有预警作用,如果按揉这里出现强烈不适感,提示可能心血管功能出了问题。日常可每天按揉郄门穴5分钟左右,一天2次。 风之门: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点,左右各2厘米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为风邪出入的门户,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风邪入体,最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所以秋冬季节可以多按揉风门穴。按摩该穴时深呼吸,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呼气,由于风门穴所在部位肌肉较多较厚,按揉时力度要大一点。 肝之门:期门穴。期门穴位于胸部,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4寸处,是肝经的最后一穴,气血至此,恰好走完一个周期。临床选此穴,可治疗胸胁胀满疼痛、呕吐、腹胀和饥不欲食等病证。日常保健可在期门穴上,以两手掌做轻柔缓和摩擦,每次3~5分钟,以达到排忧解郁的功效。 肾之门: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它是人体自带的“肾气丸”,本穴外输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通不息的作用。按揉命门穴,有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延缓衰老和疏通督脉等作用,主治腰膝酸软、尿频和头晕耳鸣等病证。日常保健可用左右两手掌心,顺着脊柱两侧膀胱经下行,沿命门穴上20厘米处直到命门穴,再用手掌推擦该穴,以感觉微微温热发胀为宜,每晚临睡前按摩1次。 睡眠之门:神门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揉该穴有镇静安神、舒缓神经的作用,主治心烦、惊悸、健忘和晕车等病证。它还是人体自带的“安眠药”,专治压力大导致的失眠。日常保健可通过掐、揉、点按等方式按摩神门穴,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力度由轻到重,每次3分钟即可,此方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王世东,北京人,1973年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5月12日,艳阳高照,地坛公园里一片热闹景象。和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北京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世东坐在一个巨大的遮阳伞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义诊。当天是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与他一起做义诊的,还有100多位名中医以及义工。王世东身穿白大褂,给病人把脉、问诊、指导用药。一位阿姨走来,一眼认出王大夫,她去年找王世东看病,一年后已经好转,今天特意趁着义诊的机会跟王世东表示感谢。 一则报道,触动从医志向 王世东出生在北京市丰台区西南部的云岗街。小时候他喜欢读报,《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引起了王世东的注意:云岗街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母亲患了尿毒症,持续的透析很快就拖垮了整个家,年幼的儿子不得不过早地背负全家的重担。王世东平生第一次认识到,这个病对家庭的影响竟然这么大。他心想,如果将来学医,应该选跟这个病相关的专业。 真正促使王世东踏上从医路,是老师的推荐,因为肾病内分泌被认为前景好、工作稳定。选择专业后,王世东成为了后来的国医大师吕仁和的徒弟。30年过去了,王世东从每天跟在吕老师身后追问问题的学徒,变成吕老师的朋友和亲人。不仅担负起照顾他的职责,还是他的主治大夫。吕老师患有脑梗,虽然没有后遗症,但会头晕、耳聋。让王世东无奈的是,每次给他输液,他都打着吊瓶跑去出门诊,因为“这么多外地病人,来一趟不容易”。 不忘师恩,传承人文关怀 评国医大师期间,王世东给老师写材料,发现吕老师写了遗体捐献书,“愿意把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教学”。吕仁和的老师祝谌予的遗体,也已经捐献给相关机构。这些在医学路上奉献一生的人,身后仍不忘给医学做最后一次贡献。 王世东坦言,从医的确有风险,医患矛盾、诊疗失误让许多向往“围城”的年轻人望而却步。然而,大师的言传身教,成了王世东医学路上一路走下去的精神动力。在中医技术、学术之外,岗位责任感、医患中的人文关怀是最重要的师承。他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拜在名师门下。他常跟患者说:“如果有一天,疾病使我们联系在一起,我希望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倾诉、讨论病情,像家人一样团结并坚强地与疾病抗争!” 面对风险,有勇气和爱心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非典在当时如同瘟疫,是致命疾病,且传染速度快,波及面广,恐惧气氛笼罩全城。东直门医院是北京的三大重灾区之一,医院封闭隔离,病人向外疏散。为了预防感染,所有医院停止接收病人,但医护工作者需坚守岗位。看着一个个牺牲的同行,大家个个草木皆兵。王世东却无所畏惧。有一天他发烧了,大家立即警惕起来,和他保持距离。科主任以工作辛苦为由,让他回家休息。他不服气,拍了个胸片,发现只是呼吸道感染。休息三天,烧退了之后,又拍个片子,发现没问题,下午就带着片子赶回医院。 非典期间,王世东所在的肾病内分泌科顶着感染风险,接收了8个病人。这些尿毒症病人停止透析,就会危及生命。王世东为病人透析、排毒、给药,陪病人一起走过了这道生死线。透析病人老人多,一个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爷爷,情绪烦躁,一气之下把透析管子拔了,流了满床血。大静脉直通心脏,只能压迫止血,不能有丝毫懈怠。王世东把纱布放在颈脉上,用手压着,持续了将近一小时,终于转危为安。 和王世东一起抗击非典的,还有同科室的肖大夫。同甘共苦之后,他们收获了“革命感情”。说到这里,王世东无限感慨,“非典给我们的体会就是,风险来的时候,第一要有勇气,第二要有爱心。” 曾经一位姓彭的小伙子,因交不起医药费,欠费逃跑了。半天后,王世东接到电话,说有个病人在北京西站晕倒了。王世东表示,“这是我们医院的病人,我们还管。”病人被送回后,眼神散乱,手来回抓,无助的眼神看着王世东,说“王大夫,救救我!”随后,全院2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了一场大营救,直到次日凌晨,病人还是死了。“我们努力想办法,但希望患者及时就医,到专科大夫这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