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Together,We Fight the Virus! 健康指引 市民应减少外出及社交活动,并尽量与他人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切勿前往出现2019冠状病毒广泛社区传播的内地湖北省。 如非必要不要前往内地其他省市、伊朗、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伦巴第及威尼托地区)和韩国。 前往出现2019冠状病毒病病毒社区传播的国家/地区如日本、新加坡及意大利其他地区,应避免与发烧或有呼吸道病征的人士有密切接触。如果不可避免与他们接触,应戴上外科口罩,并继续佩戴直至回港后14天。 从外地回港后,若出现发烧或其他病征,应立即求诊,主动告诉医生最近曾到访的地方及有否接触动物;并佩戴外科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避免接触动物(包括野味)、禽鸟或其粪便。 避免到湿货街市、活家禽市场或农场。 切勿进食野味及光顾有提供野味的食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外科口罩能预防被病人传染呼吸道病毒。出现病征(即使症状轻微)的人士,必须佩戴外科口罩。 在搭乘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挤逼的地方逗留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正确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脱下口罩后保持手部卫生。 避免触摸眼晴、口和鼻。 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进食前;如厕后;触摸扶手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洗手时应以枧液和清水清洁双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过清并用抹手纸弄干。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龍头(例如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龍头,才把水龍头关上)。 如没有洗手设施,或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使用含70% 至80%的酒精搓手液洁净双手亦为有效方法。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或亂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把用过的纸巾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如厕时亦要注重卫生,先将厕板盖上才冲厕水,以免散播病菌。 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征,应戴上外科口罩,不应上班或上学,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的地方,并尽早向医生求诊。 一般而言,一般市民并不建议于社区中使用N95呼吸器,因为正确佩戴或卸除N95呼吸器需接受特别训练,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因为保护不足和污染而增加感染风险。 如身体不适,避免前往人多挤逼、空气流通情况欠佳的公众地方。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最少每星期彻底清洁家居一次,可使用1 比99稀释家用漂白水(以10毫升5.25%次氯酸钠家用漂白水混和于990毫升清水内)清洗非金属表面,待15至30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当物品表面或地面被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时,应先用吸水力强的即弃抹巾清除可见的污垢,然后再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消毒受污染及其附近地方,非金属表面可使用1 比49稀释家用漂白水(以10 毫升含5.25% 次氯酸钠漂白水混和于490 毫升清水内)作清洁消毒,待15 至30 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金属表面则可用70%火酒清洁消毒。 妥善保养排水渠管和定期(约每星期一次)把约半公升的清水注入每一排水口(U型隔气口),以确保环境卫生。详情请参阅:https://www.chp.gov.hk/files/pdf/make_sure_the_trap_is_not_dry_chi.pdf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香港民主党”是公然宣扬港独主张的一个泛独组织,其活动挑战了“一国两制”的政治底线,严重违反了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触犯了香港本地的有关现行法律。 “对于这样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中央人民政府表示关注,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是必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加以取缔,也是必须的。” 张晓明称,《基本法》第一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怎么能够设想,中央对待香港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可以不闻不问?” 他认为,从处理形式上看,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发公函,表明对特区政府取缔“香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同时也表明中央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基本立场。 “请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就有关的情况向中央提交报告,这个方式是恰当的,是依法履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依法有序,顺理成章,不存在所谓‘干预、削弱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问题。” 张晓明表示,香港回归22年来,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香港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好,而“港独”是要把“一国两制”毁掉,香港社会对于反“港独”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广大香港同胞都真诚希望“一国两制”能够行稳致远,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法定义务。
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有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0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回首70年,中国妇幼健康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与成效。记者注意到,《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妇幼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妇幼健康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女性期望寿命逐步延长 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 2015年,中国女性期望寿命为79.4岁,比1990年延长8.9岁。另外,199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88.8/10万,2018年下降至18.3/10万,较1990年下降了79.4%。 值得注意的是,妇幼健康城乡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9.9/10万和15.5/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81.2%和67.2%。1990年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之比为1∶2.2,2018年降至1∶1.3。 曾经,受限于医疗水平,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严重困扰着医护人员和广大家庭。如今,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减少。据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秦耕介绍,在2000年,全国产科出血死因死亡率为20.8/10万,2017年下降至5.7/10万,下降幅度为72.6%,对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例达45.2%。“尤其是农村地区下降更为明显,2000年~2017年间下降幅度达80.9%,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贡献比例达52.4%。”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3/4,中国于2014年提前实现,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之一。 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 地区差距持续缩小 《报告》显示,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991年的33.1‰、50.2‰和61.0‰,下降至2018年的3.9‰、6.1‰和8.4‰,分别下降了88.2%、87.8%和86.2%。 与此同时,城乡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农村和城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2‰和4.4‰,比1991年分别下降了85.7%和78.9%。1991年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之比为1∶3.4,2018年缩小到1∶2.3。 另外,地区差距持续缩小。2018年东、中、西部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2‰、7.2‰和12.7‰,较1991年分别下降了87.5%、89.1%和87.3%。东、西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值由1991年的66.5‰缩小到2018年的8.5‰。 我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亡率显著下降。2017年,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窒息,占全部死因的55.7%,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79.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2/3,而中国,于2007年提前8年实现了这一目标。《报告》指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对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2000—2015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4.9岁中,有23.5%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不断改善 出生缺陷防治成效明显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持续下降。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8.1%,与1990年的33.1%相比下降了75.5%。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生长迟缓率持续下降,农村降幅大于城市,城乡差距逐渐缩小:1990—2013年,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11.4%降至4.3%,农村由40.3%降至11.2%,城市和农村生长迟缓率分别下降了62.3%和72.2%。 出生缺陷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带来医疗费用的增加,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报告》数据显示,由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与2007年相比,2017年出生缺陷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3.5‰降至1.6‰,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的贡献超过17%,这显然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围产期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87年的27.4/万下降至2017年的1.5/万,降幅达94.5%,从围产期重点监测的23个出生缺陷病种的第1位下降至第12位。地中海贫血防治成效明显,广东、广西胎儿水肿综合征(重型α地贫)发生率由2006年的21.7/万和44.6/万分别下降至2017年的1.93/万和3.15/万,降幅分别达91%和93%。 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和妇幼健康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我国产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共有助产机构2.6万家,助产士18万人,产科医师近21万人。大力促进自然分娩,鼓励助产机构开展导乐分娩、分娩陪伴等服务,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服务。2018年全国剖宫产率为36.7%。 儿童保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全国范围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从最初预防6种疾病扩大到预防15种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辖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儿童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逐步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6年后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下降至2014年的0.3%,降幅达96.7%;2018年麻疹发病率降到0.28/10万以下,发病数不到4000例;2018年全国流脑发病数仅104例,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四方面充分保障妇女儿童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 70年来,中国在保障妇幼健康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70年来,我国妇幼健康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充分保障了妇女儿童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秦耕表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薄弱,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其次,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秦耕认为,第二个方面,是逐步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儿童医院129家,从业人员近64万人,年门诊量4.0亿人次,年住院1379万人次,床位33.8万张,各类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和儿科床位数持续增加,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主阵地更加稳固。 另外,我国妇幼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加强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努力为全体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连续的妇幼健康服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和结果指标在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
日前,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 传统医学病证,为何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能否兼容于国际化的分类体系?纳入之后,能发挥什么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编 者 脏腑系统疾病、外感病、八纲证、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日前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ICD—11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分类。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补充医学与整合医学处处长张奇表示,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来源于中医药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中医正式进入世界卫生体系,这将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突破 获得国际通行证 有利交流与合作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以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系统性。 “国际疾病分类使得疾病名称标准化、数字化,从而成为医疗、行政管理以及医疗经费控制的重要依据。”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怀琼介绍,作为权威的国际标准,ICD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和科研及制定政策中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卫生健康领域国际间进行交流的基础标准之一,更是世卫组织对全球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评价以及进行国家和国际间统计的通用标准。一些国际会议文章交流、杂志在涉及疾病的诊断时,要求提供疾病的国际编码,甚至病人转诊时医院提供的病历摘要也被要求填写ICD的疾病编码。 传统医学一直缺少具有国际标准化的统计口径,导致传统医药的相关服务信息、资源状况等处于“信息孤岛”状态。项目主要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与评价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窦丹波教授告诉记者,ICD第十一次修订之前,传统医学一直未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框架内,缺少具有国际标准化的统计口径,这不仅阻碍了传统医药在全球的推广,也使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缺失了传统医药的卫生统计信息。传统医药纳入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将改变这一格局。 张怀琼认为,此次里程碑式成果,使中医药在临床、科研、教育、管理、保险等领域拥有国际标准化语言的“通行证”,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具有划时代意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ICD—11的正式发布,有助于中国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并体现中国中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的统计网络,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彰显中国中医药服务在人类健康服务中的能力和地位,有利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系融合发展,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兼容 保持中医独特性 不与体系相冲突 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需要中医药。2009年,基于全球范围内中医药越来越大的服务量和市场,世卫组织意识到,在ICD体系中应有符合传统医学需求的分类代码体系,由此提出在第十一次修订中增加传统医学章节,启动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 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建立在现代西医体系之上,如完全照搬运用在中医学领域,就难免削足适履。经反复权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难得机遇,一定要搭上这列国际化时代列车,决不能错过。在目录制订中,尽量保持中医的独特性,不与ICD体系框架发生冲突,以我为主,确保我国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应有地位,维护中医药核心利益,让传统医学为世界人民造福。 2009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现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项目管理,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严世芸教授等领衔的项目审评专家团队36人,以及术语、信息、标准、分类等各技术领域专家组若干,整个项目参与的全国专家近百人遍布26个省。项目研究历时近10年,中国专家组创新地建立了“病、证内容模板和病证分类框架”。这一框架构建不仅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特点,符合中医传统医学病证内容,同时也兼顾了相关国家传统医学内容。据了解,传统医学章节共有具体疾病名150条、证候196条。 张怀琼透露,在确定首个入选ICD体系的传统医学时,我国的中医药曾面临其他传统医学的激烈竞争。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都提出了研究方案。鉴于我国的方案最符合中医药临床和理论体系,得到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美国等国专家的认可,并获得WHO的采纳,最终在竞争中胜出。此次通过的ICD第十一版传统医学部分内容,就是中国方案。 今年5月,项目组上海专家在上海选取所有二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四所西医医院,用ICD第十一版传统医学章节病证编码体系与中医相关国标代码库比较测试。在中医类医院内,病证编码体系疾病分类匹配率为90.18%;证候匹配率为71.77%,相关数据佐证了病证分类框架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
编者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有“三高”,喝些谷物浓浆 很多人体检出了“三高”,除了缺乏运动外,贪图美味,追求高脂肪、重精粮、少粗粮的饮食习惯也是“三高”等症状高发的根本原因。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晔建议,多选粗粮做你的主食吧。 张晔指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应该吃250~400克的谷物,其中要有50~100克的杂粮、粗粮。但对于“三高”人群,这个量还要再加一些,可以占到主食的1/3至1/2。与细粮相比,粗粮供给的能量不高,但膳食纤维含量却要高很多,对脂肪的吸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因为粗粮做起来比较麻烦,算上泡煮的时间,差不多得需要两三个小时,张晔建议,喝谷物浓浆。将粗粮经过熬煮或打成浆,是非常健康的饮食方法。 张晔建议:谷物+豆类+坚果。比如冬天可选黑米、黑豆、黑芝麻,再加上核桃粉这种黑色组合,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口感和营养都相当好。夏天可选择绿豆、薏米、百合、莲子、西米等。对于女孩则可以选择大米、红豆、红枣、枸杞,有补血安神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群,则可以选择燕麦、小麦、花生、芝麻等组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效果。对于更年期女性,则可加些黄豆,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大部分人都喜欢把粗粮放在晚上吃,其实粗粮不易消化,晚饭吃得过饱,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张晔建议,谷物浓浆的形式,好带又方便食用,合理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就更好了。【详细】 血管老人就老,这些食物让血管变年轻 膳食纤维:控压调脂。膳食纤维,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充足的膳食纤维可降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入膳食纤维25克,代表食物包括秋葵、豆角、金橘、苹果、梨等果蔬,带皮的大豆类(黄豆、青豆等)、杂豆类(扁豆、蚕豆、豌豆等)、全谷类(燕麦、大麦、小麦等)以及坚果类(大杏仁、核桃、花生等)都富含膳食纤维。 磷脂:防血管硬化。磷脂是脂蛋白的成分之一,而脂蛋白好比携带胆固醇的“小船”,可促进胆固醇合理转运与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正常人每天摄入6~8克磷脂比较合适,可一次或分次摄取。如果为了保健需要,可适当增加至15~25克。磷脂在蛋黄、大豆中含量丰富。另外,瘦肉、动物肝脏、葵花籽、亚麻籽、芝麻籽中也比较多。 维生素C:抗氧化。维生素C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有效清除各种自由基和活性氧,可防止血管中脂质过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维C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主要是新鲜果蔬,如蔬菜中的西兰花、菜花、大白菜等,水果中的山楂、鲜枣、猕猴桃等,都是“维C大户”,尤其是山楂、鲜枣、猕猴桃当属前三甲。七八个鲜枣大概就能满足每日维C的需要量。 钾:天然降压药。高钾膳食对于因钠摄入太多而导致的高血压有一定作用。钾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来降低血压,还能增加尿钠的排泄,从而起到降压作用,能降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钾的推荐摄入量是3500毫克/天,最好的补钾来源有蔬菜,尤其是绿色叶菜、菌藻类和薯类,以及水果和豆类。每100克食物中含钾高于800毫克的食物有口蘑、木耳、黄豆、红豆、葡萄干、扇贝等。【详细】 咖啡光看不喝也提神 累了困了,喝一杯咖啡可以让你头脑清醒。而一项新研究发现,只需看到一些与咖啡有关的事物,你的大脑就能变得更专注。也就是说,你不用真的喝下咖啡,只是看着一杯咖啡就有提神效果。 该研究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萨姆·马格里奥领导开展,研究人员邀请了来自东西方各个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进行了四个独立的试验,每个试验最多有342名参试者。这些人完成了各种认知任务,如为一个虚构的咖啡品牌创建模拟营销活动,并让他们接受心率监测,报告自己的感觉。结果显示,接触咖啡相关暗示的参试者思维“更具体、更精确”,且感觉时间过得更快。 研究人员认为,喜欢喝咖啡的人在心理上会将其与“唤醒”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仅仅看到一个“咖啡因暗示”就足以激活大脑中控制警觉、清醒和专注程度的区域。【详细】 食用油这样吃更健康 油作为我们烹饪食物必不可少的辅助品,能为食物的色、香、味做很大贡献。如今,植物油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如橄榄油、茶籽油和小麦胚芽油等,使我们在挑选时感到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也有人称“橄榄油最健康、植物油会致癌、亚麻籽油营养最丰富……”,可见食用油的挑选也是有门道的,那么到底要怎么吃才会更健康呢? 根据脂肪酸类型和含量高低,我们大致可以将不同类别油脂分为下面四类,看清了再选择。 饱和脂肪酸型 猪油、牛油、奶油、黄油、椰子油、棕榈油等。这类油脂也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坏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饱和脂肪酸比较耐高温,适合油炸时使用。 单不饱和脂肪酸型 橄榄油、山茶油、茶叶籽油、牛油果油等。这类油脂的油酸含量较丰富。油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坏胆固醇)的水平,同时,还能够保证HDL-C(好胆固醇)的水平不变,甚至有所上升,所以相对比较健康,适合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由于橄榄油不耐高温,不宜用来炒菜,如果是直接食用,一定要选择“初榨橄榄油”!因为精炼橄榄油是不可以直接食用的。相对而言,茶油更耐高温,能用于炒菜。 多不饱和脂肪酸型 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小麦胚芽油、亚麻籽、核桃油、深海鱼油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含有不饱和键,稳定性差,在加热和体内代谢过程中容易氧化形成自由基,因此食用也需限量。而且忌高温油炸,适合炖煮和炒菜,但亚麻籽油不能炒菜,最好是调凉菜,或者煮汤粥时滴几滴调味、调香。 均衡型 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与其他类型相比,这类油脂的饱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接近,比较均衡。花生油用来炒菜,可以增加食物香气,也不容易被高温氧化,是很多人烹饪的首选。芝麻油也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但不适合炒菜。 至于食用油怎么吃才更健康,建议上述不同类型的油轮换着吃,或者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油,根据烹饪方式选择合适的油。此外需要注意食用油的保质期一般只有半年左右,从打开盖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氧化酸败的过程。建议大家尽量购买小包装,最好3个月内用完,并且应当避光保存、远离灶台。无论使用什么油做菜,都要注意不要“冒油烟”,冒烟说明油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容易产生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编者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春采百花熬作粥 随着季节和心情的变化煮不同的粥,虽然同样是一锅水半碗米,却可以因为辅料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味道。煮百花粥,大多都是亲手采集的新鲜花瓣,不过有些花不容易采,就只能去超市买干花瓣。如果是新鲜的花瓣,就晚一点放入锅里,可以保持花瓣的鲜香。如果是干花,就早一点放进去,给它足够的时间恢复娇媚的原貌。 清水芙蓉粥 材料:荷花末(鲜荷花瓣阴干后研细成末)25克、新鲜粳米100克。 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加适量清水煮粥,粥熟后将荷花末加入,再煮2分钟放温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水芙蓉粥具有清暑热、美容养颜的功效。常食能改善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减轻痤疮,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天使爱茉莉 材料:干茉莉花3~5克、新鲜粳米100克。做法:清水煮粥至熟后放入干茉莉花,再煮10分钟即成。 功效:茉莉花粥清香味甜、十分爽口,茉莉花的香气可以上透头顶、下去小腹,解除胸中陈腐之气,不仅令人神清气爽,还能调理干燥的皮肤,防老抗衰。 人面桃花相映红 材料:鲜桃花瓣4克(干花2克)、新鲜粳米100克。 做法:粥煮好后放入桃花,再煮10分钟即成。功效:看着美丽的花瓣在雪白的米粥中翻滚,真有一种花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经常喝此粥,可以帮助调理因肝气不畅、血气不顺而导致的面色发暗、皮肤干燥。【详细】 喜提蔬菜界“爱马仕”?这种野菜成春日新宠 继“小龙虾自由”、“菜市场自由”、“车厘子自由”之后,这个春天,我们喜提“香椿自由”。不少人吹捧:菜场的小角落里出现的一捆捆细嫩嫣红的野菜,唯有家里有矿的人才敢鼓足勇气问上一句:这香椿头咋卖呀?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揭秘一下蔬菜界的新晋“奢侈品”——香椿。 营养均衡香椿芽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椿树通常清明前后开始萌芽,早春大量上市。香椿头因其品质不同,可分为青芽和红芽两种。青芽青绿色,质好香味浓,是供食用的重要品种;红芽红褐色,质粗、香味差。 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其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民间有“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的说法。吃过了香椿芽,香椿树长出来的香椿叶老了之后,也还是有用的,可以把香椿叶捋下来晒干,用来泡茶喝,充分利用其保健功能。 可以看到,香椿各种营养素比较全面均衡,在蔬菜中名列前茅。除了以上营养元素外,有一些研究还发现,香椿对于预防慢性疾病有所帮助,含有抑制多种致病菌,帮助抗肿瘤、降血脂和降血糖,以及相当丰富的多酚类抗氧化成分。 1、开胃健脾 香椿是时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 2、抗衰老 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 3、清热利湿 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故民间有“常食香椿芽不染病”的说法。 4、可治蛔虫病 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 5、美容 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香椿,但中医将香椿归为发物,食用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比如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有眼疾的人、过敏体质和抵抗力差的人、胆结石患者和阴虚、燥热的患者。 选香椿看五点 1、闻味道,选清香的,清香的比较新鲜。 2、看颜色,红色多的比较嫩,香椿叶子变绿的比较老。 3、看长短,短的比长的更嫩,因为短的是新长出来的。 4、看粗细,刚长出来时杆粗,越长越细,细细的就老了。 5、还有要选叶子长的结实的,一碰就掉叶子的赶紧放弃!【详细】 春食蚕蛹有讲究 “春蚕到死丝方尽”。其实,蚕吐尽其绵绵细丝之后并没有死去,而是在“作茧自缚”中蜕变成了蚕蛹。蚕蛹虽小,但却是药食俱佳之品。 蚕蛹的营养非常丰富,据分析测定,每100克中,蛋白质含量为60克,属动物蛋白质,多为球蛋白和清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在人体利用率较高,含氨基酸达8种之多;脂肪含量为30%,脂肪中75%为不饱和脂肪酸,蚕蛹中微量元素也非常丰富,是高钙高镁的食物。含甘油、卵磷脂、甾醇类、酚类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激素等,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和大脑发育。蚕蛹含有丰富的甲壳素,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强化肝脏等功能。蚕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消炎和抗感染作用。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消减人体多余胆固醇的作用。蚕蛹对机体糖、脂肪代谢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对培训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清晰性原则: 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二、挑战性原则: 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三、变动性原则: 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循环境的变化而作调整? 四、一致性原则: 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 是否一致? 五、激励性原则: 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六、合作性原则: 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七、全程原则: 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八、具体原则: 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九、实际原则: 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实可行的途径。 十、可评量原则: 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以便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修正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职业选择,对一个人及社会都有极重大的关系。因此,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对于青年人未来职业生涯的认识、规划、准备和发展,极为重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
一、中医康复理疗: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实用型、双师型、复合型康复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康复理疗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规范康复理疗培训行为为出发点,促进康复理疗产业实现素质就业,引领我国康复理疗产业健康发展。对已经从事和有望从事康复理疗的工作者,经过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委托的培训学校学习中医康复理疗师专业技能培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即可上岗从事康复理疗工作,从而推动康复理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医康复理疗所包含的项目有:针法、灸法、艾灸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拔罐与刮痧疗法、蒸敷疗法、热疗法(包括火疗、沙疗、泥疗、)、光电疗法(包括脉冲理疗、电流理疗、红外线理疗、紫外线理疗、激光超声理疗、磁疗)、精神疗法、食疗法(营养师)、运动疗法、体育锻炼疗法、沐浴疗法、娱乐疗法。适用于所有与康复理疗有关的行业。 二、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与内治法基本一样,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卫生人才越来越多,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将按照培训学校的培训需求开展更多的专业技能考培服务。
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在线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实质是面向全国的资源共享、零距离的一种全新交流及教育学习水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工具平台。 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在线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改变师生上课的交流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效率,进一步培养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能力。 系统是一套基于开源技术打造的易于扩展、适应性强、维护方便的平台。可以和第三方软件无缝对接、平滑过渡。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 除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外,也将会为更多学生用户免费提供一种提升自我、掌握知识和智慧的新方式。
近日,由中医药卫生人才专业技能行业协会举办的深入推进校企培训合作会议在深圳召开。并对完善校企合作培训制度、加强技工院校与国企人才双向流动及提升技工院校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技能做出发布。 一、完善校企合作培训制度 促进校企进行共同招生招工、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搭管理平台,形成“人才共有、成果共享、责任共但”的校企培训内容 二、加强技工院校与国企人才双向流动 鼓励技工院校与国企合作开设定向、冠名班等方式扩大招生规模并全面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三、提升技工院校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技能 鼓励和支持院校开展理论进修、技能培养服务,积极参与技能人才评价和专业技能知识竞赛。鼓励技工院校与国企教育培训合作,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中药大品种联盟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7版)》(简称《报告》)。报告由中药大品种联盟和万方数据联合编制,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全面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的科技发展水平。 2017版报告更注重开放与公开 去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6版)》。报告发布后,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去年的基础上,2017年《报告》的编制工作更加注重开放、公开。报告编制过程中广泛聆听了行业的声音,就指标体系和权重因子等评价要素,开展了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调研,充分凝聚行业共识。 项目组依托“中药大品种大数据中心”,不仅向相关企业公开了有关评价数据,也开放数据的校验、增补、修正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保障了数据的准确与可靠。该《报告》有公开性、开放性、客观性、时效性、实用性、多元化等六大特色,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中药大品种的科技竞争力和中药整体科技发展水平。 帮助甄别有价值的上市中药品种 药品的使用价值来源于临床,临床价值是药品最核心的价值,也是决定其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临床价值,药品的其他价值根本无从谈起。 药品临床价值的确立,往往来自高质量的临床、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及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这些研究成果最终常以科技论文、专利、成果、奖励等形式呈现。尤其是对于上市后药品,一方面其临床价值更多以科技形式展示出来;另一方面,科技方面的投入、产出等成果也切实为产品提高临床证据力度、打造技术壁垒提供支持。因此,通过对于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出等方面数据评价评估,可以为产品的临床价值评价提供支持。 对于医生来说,由于上市中药品种众多,很难对各种药品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医生对于药品的了解,多来自于企业提供的信息。而很多企业提供的产品信息比较杂乱,有时候仅凭这些资料,医生不容易准确判别产品。通过中药品种科技竞争力的评估,可以快速甄别出哪些是扎扎实实地在做产品,哪些药品是仅靠广告、价格、政策等非技术因素打天下。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慢病化、医疗技术高值化的现状,未来,我国将面临严重的医保资金支付压力。重压之下,为了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药占比、辅助用药管理等系列政策出台,目的都是希望将有限的医保资金用到更有价值的药物上。这些政策在实施中,需要科学化的数据来支撑决策,要靠证据支持,用数据说话。体现药品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客观、公开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可以为简化评审指标、辅助专家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大品种评估照亮产业发展方向 从医疗方面而言,以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为镜,通过客观化的产品科技因子,可以甄别优势中成药产品,为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从医保方面而言,以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为镜,可以为出台科学合理的医保政策提供辅助证据支持,也为专家判断提供可靠的数据背景资料,简化指标体系,辅助专家决策。 对于中药制药企业而言,以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为镜,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产品,了解自己产品和领域优势产品在科技方面的差距。“知不足方能知进步”,锚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致力于提高产品的临床价值与科学价值,从而体现合理的市场价值。